亚洲国产婷婷六月丁香_婷婷精品免费久久久久电影院_99riav国产精品_91香蕉成人免费网站_91在线在线啪永久地址

焦點 >

焦點速訊:阿根廷氣象黑天鵝事件對大豆玉米沖擊幾何?

時間:2023-02-23 18:07:31       來源:國投安信期貨

阿根廷發(fā)生了70多年來的罕見氣溫驟降現象

據阿根廷國家氣象局報告,來自巴塔哥尼亞的一股冷鋒進入阿根廷中部地區(qū),并向北部地區(qū)移動,受此影響布宜諾斯艾利斯從12日的38.1攝氏度驟降到16日的7.9攝氏度。該溫度是1951年以來2月份的最低紀錄,而有史以來的最低溫度是1910年的4.2攝氏度。由于來自南極的大量冷空氣在從智利穿越安第斯山脈后進入阿根廷中部,該國其他地方也記錄了2月的最低氣溫。據氣象專家認為,目前有這種極端多變的天氣可能是由強烈的拉尼娜現象造成的。因為拉尼娜現象導致空氣和土壤比平時更干燥,這使得溫度波動更加極端。

我們聚焦到阿根廷農作物主產區(qū)在2月16~18日的大幅降溫上。以布宜諾斯艾利斯為例來,在2月17日,布宜諾斯艾利斯產區(qū)溫度環(huán)比下降了12度,我們以環(huán)比下降5攝氏度為基準,統計1980年以來的數據,發(fā)現在2月份環(huán)比大幅降溫的年份也就是1992年了。并且2023年2月布宜諾斯艾利斯最低溫度也屬于統計范圍以來的最低值,日內該區(qū)域最低平均溫度在6攝氏度,所以歷史上可參照的年份有限。


(資料圖)

數據來源:NOAA,國投安信研究院

我們看一下具體的降溫過程。阿根廷主產區(qū)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拉潘帕省均溫在2月16日溫度驟降,平均氣溫從上一天的23攝氏度降至16-18攝氏度,隨后阿根廷作物的全部產區(qū)在2月17日,2月18日經歷了兩天的低溫,2天內全天均溫維持在14~16度。從EC的氣象模型的預報看,阿根廷大部分產區(qū)在19號之后溫度回升了,除了薩爾塔省。可以看到的是阿根廷產區(qū)溫度急劇下降維持了2-3天。

數據來源:路透,國投安信研究院

阿根廷到底發(fā)生的是霜凍還是低溫冷害

霜凍和霜凍害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霜凍是天氣現象,指最低氣溫下降到零度左右導致地表及物體表面結出冰晶,并不是災害。凍害是農業(yè)氣象災害概念,指作物生長期間,最低氣溫下降到零度左右,導致作物細胞受損或結凍,葉片受凍或植株凍死而形成的一種災害。有霜不一定有霜凍害,但有霜凍害必定有霜凍。霜與霜凍也有區(qū)別的,氣象上一般把氣溫在零度以上的輕度霜凍稱為霜,把氣溫零度以下的嚴霜稱為霜凍,它們都是天氣現象,不一定是災害。

凍害與作物冷害、凍害、寒害也有區(qū)別。它們都是在作物生長期間發(fā)生的農業(yè)氣象災害,區(qū)別在于,霜凍害是指最低氣溫下降到零度左右使作物受凍而減產;冷害是指夏季溫暖時期氣溫下降到作物生長發(fā)育下限溫度附近,影響作物生長和結實而減產;凍害指冬小麥等越冬作物在越冬或萌動期間出現嚴寒受凍而減產;寒害特指南方作物在春、秋季節(jié)出現寒潮降溫引發(fā)的低溫災害。

2月18日,阿根廷薩爾省最低溫度有5個觀測點是跌破了零度,其中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4.5攝氏度。2月19日,阿根廷薩爾省最低溫度有5個觀測點跌破了零度,其中最低溫度達到了零下4.3攝氏度。所以薩爾省以看成有霜凍害的風險。而阿根廷作物的全部產區(qū)在2月17日,2月18日經歷了兩天的低溫,2天內全天均溫維持在14~16度,降到玉米作物生長的下限值(16-18度)。因此可以認定是阿根廷除了薩爾省的其他產區(qū)發(fā)生了冷害的情況。

數據來源:中國氣象局,國投安信研究院

阿根廷溫度驟變對玉米影響評估

根據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交易所的數據,能發(fā)現的是阿根廷大部分產區(qū)在2月16日玉米作物進入抽雄和吐絲的階段。玉米在R1(吐絲)階段一般維持13天,之后進入R2階段(R2階段屬于灌漿期)。大量研究表明,玉米開花-吐絲前后對外界環(huán)境最為敏感,此時對產量的影響也最大,期間橫跨3周的時間,即從吐絲前1周到吐絲后的1-2周內,而目前阿根廷玉米正處于此關鍵階段。

抽雄和吐絲階段日均溫度在26-27度時玉米開始開花,溫度在高于38度和低于18度時會出現雌雄開花不協調,造成禿尖和缺粒。灌漿期要求溫度保持在20-24度,溫度低于16度時不利于灌漿,溫度高于25度時會出現高溫逼熟,干粒重降低而減產。

阿根廷主產區(qū)布宜諾斯艾利斯和拉潘帕省均溫在2月16日溫度驟降,平均氣溫從上一天的23度降至16-18的,隨后阿根廷作物的全部產區(qū)在2月17日,2月18日經歷了兩天的低溫,2天內全天均溫維持在14~16度,降到玉米作物生長的下限值(16-18度)。從EC的氣象預報看,阿根廷大部分產區(qū)在19號之后溫度回升了,除了薩爾塔省。并且大部分產區(qū)溫度回升又升到玉米生長的上限值(25度),對玉米的生長很不利。所以從阿根廷的天氣能看到低溫影響了玉米產區(qū)有大概3天的時間,而大部分產區(qū)在2月22日(含)之后的未來9天有面臨高溫風險,從2月16日至3月2日的15天時間內,低溫+高溫時間用掉了12天,所以我們認為玉米在吐絲前一周到吐絲后的1-2周內,會受到溫度“過山車”的影響,對其產量十分不利。另外吐絲期對干旱的反應最敏感、耗水強度最大,吐絲期干旱主要是影響玉米植株正常的授粉、受精過程,影響籽粒灌漿,使敗育籽粒增多,穗粒數減少,粒重降低,阿根廷近期少雨的問題仍然存在。所以阿根廷玉米的產量的問題需要持續(xù)關注。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國投安信研究院

對阿根廷玉米影響力度的評估,

如果按照最嚴重的霜凍來評估,并參考美國相關標準,在吐絲階段,葉片損失超過20%的話,減產7%的比例去評估玉米的話,那么阿根廷玉米的產量會比2月USDA預估的數據(4700萬噸)減少329萬噸。如果葉片損失40%的話,那么影響體量就大了,預計會減少940萬噸。

但是對于玉米來說,我們認為接下來的干旱少雨的天氣威脅性更大。阿根廷2月下旬仍然是高溫少雨的天氣模型,玉米在吐絲及灌漿期的風險很大,所以要警惕干旱少雨的模式給阿根廷玉米繼續(xù)帶來產量下降的風險。

雖然2月份USDA已經下調了500萬噸阿根廷2022/23年度玉米產量至4700萬噸,但是因為冷害、霜凍、以及干旱少雨帶來的極端波動天氣,我們認為阿根廷玉米要警惕產量的繼續(xù)下調,以及下調的幅度。

數據來源:BAGE,國投安信研究院計算

數據來源:UniversityofWisconsin,國投安信研究院

數據來源:路透,國投安信研究院

阿根廷溫度驟變對大豆的影響評估

目前阿根廷大豆截至2月16日大部分是屬于始莢期(R3)和盛莢期(R4)期間。始莢期期間,結莢期溫度以20-22℃為宜,溫度過高,落花落莢嚴重,過低則成熟延遲。按照2月16日~2月18日的2天低溫的影響,應該是會影響成熟延遲。

阿根廷大豆大部分產區(qū)還沒有到關鍵的R5到R8這個階段,預計還需要2-3周的時間。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國投安信研究院

如果按照最悲觀的霜凍來評估,根據威斯康星州的霜凍害對大豆影響的研究表明,大豆很容易被30°F(華氏度)至32°F(華氏度)范圍內的霜凍損壞。溫度低于30°F(華氏度),會損壞大豆植物(莖和葉)。當R6或之前發(fā)生霜凍時,所有測試品種的產量都會降低。最大的產量損失發(fā)生在R5階段發(fā)生霜凍時。每株植物的豆類數量和豆子尺寸的減小都導致了總產量損失。R6和R7之間的霜凍可能會影響也可能不會影響產量,具體取決于凍結的溫度和持續(xù)時間。

根據上述研究來看,說明溫度要降低到零攝氏度及以下,就是發(fā)生了霜凍,并且大豆在R5階段損失最大。而現階段阿根廷大豆大部分屬于R3~R4這個階段,全國只有6.9%的比例完成了R5階段,并且阿根廷我們之前定義了大部分地區(qū)發(fā)生的是冷害,只有薩爾塔省發(fā)生了霜凍,因此對大豆的影響仍有時間來修復。

對阿根廷大豆影響力度的評估,

現階段阿根廷大豆大部分屬于R3和R4階段,只有6.9%的比例完成了R5階段,并且阿根廷我們之前定義了大部分地區(qū)發(fā)生的是冷害,只有薩爾塔省發(fā)生了霜凍。因此凍害對大豆的影響可控,大豆還沒有進入關鍵的鼓粒期,仍有時間去修復。

鼓粒期是大豆種子形成的重要時期,此時大豆生育是否正常將決定每英粒數的多少、粒重的高低和種子化學成分。大豆在關鍵鼓粒至成熟適溫為19-23℃,氣溫低于18℃鼓粒不佳,低于15℃灌漿速度明顯下降,不能正常成熟,此時干旱或多雨致澇能造成死莢、秕粒、粒重下降而嚴重影響產量。因此后續(xù)阿根廷高溫少雨的天氣對大豆的產量仍然有風險,需要時間去觀測。

雖然冷害和霜凍預計對大豆影響可控,但是阿根廷大豆短期高溫少雨的天氣模型下,產量仍有變數,后續(xù)仍然需要持續(xù)跟蹤。

數據來源:BAGE,國投安信研究院計算

(文章來源:國投安信期貨)

關鍵詞: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
閱讀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