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現行最大跨境管道“北溪-1”11日將按計劃進入為期10天的年度檢修期,暫停輸氣。這意味著歐洲天然氣供應形勢將進一步惡化,歐洲多國已經采取措施減少社會能源使用量。
【資料圖】
按照計劃,“北溪-1”于柏林時間11日6時暫停輸氣,于21日凌晨恢復運行,其間將檢修管道供電系統(tǒng)、防火與防漏氣系統(tǒng)以及部分閥門,并升級相關軟件。
德新社報道稱,以往類似檢修需要10至14天,且不一定在既定期限內完成。
在歐美對俄羅斯施加多輪制裁且未見放松制裁跡象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擔心俄羅斯延長“北溪-1”檢修期,甚至徹底切斷這一重要“氣管”,歐洲能源供應短缺、價格高漲的局面或將加劇。
據德國電氣網絡監(jiān)管機構聯(lián)邦網絡局說,“北溪-1”當下輸氣量僅有設計輸量的四成,檢修期間將降為零。
俄方說,削減送氣量緣于加拿大政府沒有及時歸還德國西門子公司送修的“北溪-1”管道部件。加方先前援引對俄制裁令扣押相關設備,9日才宣布將歸還,但同一天宣布將擴大對俄工業(yè)制裁。
歐盟決定逐步擺脫對俄羅斯能源依賴,準備年底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但歐洲難以找到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品,一旦俄羅斯天然氣突然“斷供”,歐洲能源將捉襟見肘。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雖然該天然氣管道每年都會進行年度維護,但德國能源部長哈貝克和法國財政部長勒梅爾等歐洲政界人士都發(fā)出警告,稱此次維修將帶來天然氣供應中斷,呼吁歐洲的工業(yè)和家庭為天然氣短缺做好準備。
歐洲各地的天然氣價格一直在飆升,特別是在德國。德國部分地區(qū)已經開始實施熱水配給供應,限制街道照明,并宣布將降低寒冷季節(jié)的供暖溫度。
哈貝克10日在接受采訪時說,俄羅斯停止天然氣供應將引發(fā)天然氣短缺,并造成緊張局勢,只有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市場的其他干預才能遏制這種情況。
哈貝克稱,要想在不關閉工廠的情況下度過寒冷的季節(jié),家庭需要減少大約五分之一的能源消耗。
奧地利八成天然氣需求依賴俄羅斯供應,該國已啟動“早期預警”機制,以盡可能用其他燃料取代天然氣,維持工廠運轉。荷蘭也暫時解除煤電廠產量限制。希臘加量進口液化天然氣,并把四家天然氣發(fā)電廠轉為柴油發(fā)電廠。此外,作為臨時措施,希臘計劃明后年加快煤炭開采。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關鍵詞: 北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