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方法可快速制造出高質量2D薄膜。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wǎng)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日本科學家開發(fā)出一種新技術,可以在大約一分鐘內(nèi)制造出僅幾納米厚的二維薄膜材料。借助這一最新技術,非專業(yè)人士也能快速制造出高質量的大塊納米薄膜,有望催生制造出各種類型納米設備的工藝。相關研究刊發(fā)于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與界面》雜志。
纖薄的納米片具有不同于傳統(tǒng)大塊材料的電學、透明度和耐熱功能,可廣泛應用于電子、催化、儲能和生物醫(yī)學等領域,科學家們也正在測試使用由石墨烯和無機納米片制成的材料,制造從太陽能電池到傳感器等一系列設備。
但最新研究負責人、名古屋大學未來材料與系統(tǒng)研究所教授長田明納(音譯)指出,目前用于制造納米薄膜的技術,需要復雜的制造條件以及專業(yè)人士進行操作。而且,使用現(xiàn)有方法,制作出單層納米薄片大約需要一小時,這成為制造出納米薄片的主要“攔路虎”。
在最新研究中,長田明納及其同事開發(fā)出一種自動成膜工藝,用自動移液管將一滴膠體水溶液滴到加熱板上,在大約一分鐘內(nèi)生產(chǎn)出納米片,然后,他們抽吸并去除液體,結果得到了整齊平鋪的單層膜,且納米片之間沒有間隙。
長田明納解釋稱,膠體水溶液表面張力的降低抑制了納米片之間的重疊和間隙,并使他們能夠控制其排列,通過重復整齊平鋪的單層膜制造操作,可以逐層構建出由單層納米片組成的多層薄膜。新開發(fā)的方法簡單、快速,只需要少量溶液就可以制造出高質量、大面積、排列整齊的薄膜,有望制造出各種成分和結構的納米片,如氧化物、石墨烯和氮化硼等。
關鍵詞: